集材机从启动到停机的全流程中,要如何进行风险控制,让集材机厂家的小编带大家共同了解一下。
集材机作为林业作业中的核心设备,其操作涉及复杂地形、重载运输及人机协同,全流程风险管控需覆盖启动前、运行中、停机后三个阶段,结合设备特性与作业环境制定针对性措施。
一、启动前风险管控:预防性安全屏障
设备状态检查
关键部件核查:检查转向、制动、液压系统、绞盘机、索具及安全防护装置(如驾驶室后窗防护网、高坡集材安全挡板)的完整性,确保无漏油、松动或损坏。
技术状态确认:通过空载试运行验证发动机、传动系统及绞盘机的运转平稳性,排除异常噪音或振动。
警示标识检查:确保所有危险源(如绞盘机、传动轴)悬挂完整警示牌,驾驶室内配备急救箱、灭火器等应急物资。
作业环境评估
地形分析:使用坡度仪测量作业区域坡度,禁止在坡度超过15°且未采取防滑措施(如撒砂)的地段启动。
障碍物清理:移除履带板、搭载板及绞集路线上的石块、树枝等障碍物,避免启动时卡滞或倾翻。
人员安全确认:通过鸣喇叭、瞭望及工作牌制度确保作业区域内无人员停留,驾驶室仅允许司机和助手乘坐。
操作资质审核
人员持证上岗:驾驶员需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(如拖拉机驾驶证),集材员需掌握木材捆挂、绞集指挥信号及应急处置技能。
安全交底培训:启动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风险源学习,zhong点强调斜向绞集、高速起车等禁忌行为。
二、运行中风险管控:动态化过程控制
启动与行驶规范
顺序操作:将变速杆、绞盘机结合杆、液压分配器操纵杆置于空挡,鸣喇叭后缓慢起步,禁止高速起车或急刹车。
坡道作业:上坡时保持低速档,下坡时禁止空挡滑行,需挂反向档并利用发动机牵引力控制车速;坡道停车时,需熄火、制动、挂反向档并用垫木止动。
狭窄地形通过:在林区便道(平曲线半径<15m、纵坡>8°)行驶时,禁止拖带挂车,避免侧翻或刮擦树木。
绞集作业安全
稳车位置选择:绞集前确保搭载板对准原条,绞盘机牵引索与拖拉机纵轴线夹角≤20°,禁止斜向绞集。
捆挂操作规范:捆木索应捆绑在原条端部20-30cm处,集材员需站在原条后方5m外安全位置发出绞集信号,驾驶员确认后鸣喇叭再操作。
绞集过程监控:牵引索两侧10m内禁止有人,集材员需在原条后端5m外跟随,避免因绞集阻力突变导致车辆竖起或钢丝绳混乱。
多机协同作业
间距控制:两台以上拖拉机同时作业时,后车与前车原条后端距离需保持:平坦地段≥15m,坡度≤15°路段≥30m,坡度>15°路段需前车下坡后后车方可启动。
信号沟通:使用标准化指挥信号(如手势、旗语)协调作业,避免因信号误解导致碰撞或绞集冲突。
环境适应性调整
恶劣天气应对:遇大风、暴雨或能见度<50m时,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至安全区域。
夜间作业要求:确保照明系统完好,驾驶室顶灯、绞集区域工作灯需亮度充足,避免因视线不清引发事故。
三、停机后风险管控:闭环式安全收尾
设备停放规范
位置选择:停放在平坦、坚实地面,远离坡道、沟壑及火源,禁止在库房内用明火取暖或烤车。
状态锁定:熄火后将变速杆、绞盘机结合杆置于空挡,拉紧手制动并挂反向档,关闭电源总开关。
索具整理:将牵引索、捆木索收纳至指ding位置,避免散落导致绊倒或缠绕风险。
维护与检查
日常保养:清洁设备表面泥土、树枝,检查液压油管、钢丝绳等易损件磨损情况,及时更换裂纹或断丝部件。
故障记录:对运行中出现的异常(如制动迟缓、液压泄漏)进行详细记录,为后续维修提供依据。
定期检修:按照维护手册要求,每200小时更换液压油、每500小时检修发动机,确保设备长期处于良好技术状态。
风险复盘与改进
事故分析:对近场期内发生的险兆事件(如绞集时钢丝绳断裂)进行根因分析,制定纠正措施并纳入操作规程。
培训强化:针对高频风险点(如坡道停车、夜间作业)开展专项培训,通过案例分享提升作业人员风险意识。
技术升级:引入防倾翻传感器、智能绞集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,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。